吴旭,男,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主任医师,教授,胸外科及全科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第一军医大学医学博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博士后,中央党校经济管理学研究生。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医疗组长,担任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创伤急救与多发伤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组织修复学组委员等多项职务,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胸腹部创伤学组副组长。
一、临床业绩成果
从医40年,从事胸外科临床工作近30年,在南方医院胸外科工作近23年。善于处理“疑难”、“复杂”、“危重”病例,具有相当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形成了极具个人特色的医疗技术,在胸外科多个领域上均有高超的手术造诣:
1、精通食管外科学:以“杂交式、手辅助胸腔镜、颈胸腹三切口完整切除世界最长食管癌(18.3cm)”为代表作;以南方医科大学临床研究重点项目《改良颈胸腹三切口术式治疗超长食管癌肿瘤学疗效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为代表性研究课题;以论文Effect of modified esophagectomy perioperative technique resection for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esophageal cancer (tumor length > 8 cm): initial experience in 45 cases[J]. J Cardiothorac Surg, 2022, 17(1):226.为代表性SCI论文;以《吴氏三切口:超长食管癌外科技术》为代表性个人学术专著。
2、精通肺外科学:以“梭镖样切除最小肺原位腺癌(3mm)”为代表作、以“左上肺叶切除20cm肺鳞癌”为代表作。
3、精通气管外科学:以“8cm长度的外伤后气管狭窄直接切除吻合成功”为代表作。
4、精通(胸部)创伤学:以“极其严重多发伤(NISS评分66分,最高75分不能存活)抢救手术成功(左9根肋骨骨折,左主气管断裂,食管对穿性破裂4.5cm)”为代表作。
5、精通肿瘤治疗学(食管癌、肺癌):以“采用中药鸡尾酒疗法+免疫治疗成功消除食管癌术后转移的巨大腹腔淋巴结(8.4×3.7cm)”为代表作。
本人不仅手术技术精湛,同时具有丰富的医学人文素养,从医至今无一例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医德医风良好,先后收获患者的锦旗和感谢信百余面。行医生涯秉承“敬畏生命、创造奇迹;如履薄冰、敢于舞刀”的理念,2018年出版个人首部叙事医学类著作《薄冰舞刀:一个胸外科医生的理念和实践》/吴旭著.—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7 ISBN 978-7-5361-6215-0,书中充分展示了本人的医学人文和医德。2022年,本人出版食管癌专著《吴氏三切口:超长食管癌外科技术》/吴旭著.—广东科技出版社,该书进一步凸显了本人在食管外科治疗领域的创新成果和技术优势。
二、科研业绩成果:
本人在科研工作方面精益求精,常年有突破性成果,近10年来成绩显著。
1、共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16项,曾参与“973项目”一项;近10年来主持科研课题3项,主持的科研总经费达512万元:①.2024年,主持广东省海洋生物专题重点项目《多功能藻蓝蛋白水凝胶的研发及伤口完美修复应用研究》(400万元,省自然资合【2024】27号);②.2016年,主持国自然面上项目《氧化应激保护机制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研究》(81671905,52万元,已结题);③.2016年,主持南方医科大学临床研究重点项目《改良颈胸腹三切口术式治疗超长食管癌肿瘤学疗效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LC2016ZD004,60万元,已结题);④.2005年,参与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规化项目 (973 项目)《皮肤损伤过度纤维化修复与诱导汗腺再生的实验研究》(项目编号:2005CB522603)。
2、共发表论文180篇,其中SCI 54篇:2022年作为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Ce Doped Polyaniline nanoparticles for absorption and photoacoustic imaging response to GSH in vitro and in vivo(Bioactive Materials IF:18.9 大区一区 生物材料领域排名第二的国际期刊))。
3、共申请发明专利6项,授权4项:①.一种3D打印水凝胶支架的方法ZL201911049460.2;②.一种含多臂不饱和聚的抗菌水凝胶及其应用ZL202010497334.X;③.一种抗菌水凝胶ZL201911049657.6;④.一种用于制备细胞支架的光固化水凝胶ZL201911049658.0。
4、荣获学术奖励5项:①.《食管腐蚀伤后颜瘢痕狭窄的防治研究》,获总后勤部“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②.《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围手术期处理影响疗效因素的研究》获总后勤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成果奖二等奖”;③.《颈阔肌皮瓣修复颈段食管狭窄及重建食管缺损的临床应用研究》获总后勤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成果奖二等奖”;④.《急诊室剖胸术成功救治濒死的失血休克型心脏穿透伤1例》获总后勤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成果奖三等奖”。
三、教学业绩成果:
本人担任研究生导师至今,共培养硕博士研究生64人次,其中博士19名,硕士45名;担任南方医科大学德风书院导师;2018年发表叙事医学个人专著《薄冰舞刀:一个胸外科医生的理念和实践》。2022年发表食管癌方面的个人专著《吴氏三切口:超长食管癌外科技术》。
四、个人突出事迹:
1988年第三军医大学毕业后执行中央军委命令,赴云南老山前线代职锻炼,1988年10月17日13军37师111团组织敢死队出境搜剿1125.0高地之敌,签下血书誓死参加敢死队,成为赴老山前线的78名代职锻炼的应届军校学员中,唯一的参加敢死队出境作战的学员,荣立三等战功。2003年5月4日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为非典毒王行气管切开术,三口血痰喷在脸上,体现了广东医生舍生忘死抢救非典病人的精神,被校长誉为“拼命三郎”,荣立三等功,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优秀共产党员、总后防治“非典”工作先进个人、广东省拥政爱民模范。2015年获第三届中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大赛“优秀奖”;2017年获“南粤好医生”、“羊城好医生”称号;2017年开始担任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核心专家。
医疗代表作:
1、 急诊室开胸修补心脏成功——1997年
2、 担架上开胸修补心脏穿透伤(右心室2cm)成功——1997年
3、胸腺瘤并重症肌无力危险抢救性手术成功(至今存活15年)——2004年
4、 17.0cm巨块型胸腺癌手术成功——2010年
5、 25cm纵膈穿透伤抢救手术成功(右肺动脉,上腔、下腔静脉损伤)——2011年
6、 14.0cm巨块型肺纤维肉瘤(最大肺恶性肿瘤)右肺上叶切除成功——2012年
7、 世界医学史上最惊心动魄的ABC——2012年
8、 胸腔镜下改良颈胸腹三切口成功切除18.3cm巨块型食管癌(世界上手术完整切除的最长的食管癌)——2014年
9、 伴有极其严重感染性休克的食管癌术后胃心包瘘抢救性手术成功——2015年
10、 胸腔镜下改良食管内翻拔脱+下咽切除+全喉切除+全食管切除+管状胃口底吻合+颈部淋巴结清扫+气管永久造口+空肠造瘘手术治疗颈段、上胸、中胸段食
管癌(12.2cm)成功——2015年
11、 “鸡尾酒疗法”治疗巨块型(10cm)、全身型小细胞肺癌存活14个月——2016年
12、 22.5cm食管癌抢救性手术切除成功——2016年
13、 伴有巨大胸主动脉瘤(85.8mm)、左前降支狭窄90%以上(冠脉支架植入术后)、频发室性早搏(心脏射频消融术后)的T4期食管癌手术成功——2016年
14、梭镖样切除技术切除5mm原位肺癌(最小的肺癌)手术成功——2017年
15、世界首例带蒂斜方肌瓣修复复杂难愈性气管食管瘘(3.0cm)手术成功——2017年
16、极其严重多发伤抢救手术成功(左9根肋骨骨折,左主气管断裂,食管对穿
性破裂4.5cm)——2017年
17、采用中药鸡尾酒疗法+免疫治疗成功消除食管癌术后转移的巨大腹腔淋巴结
(8.4×3.7cm)——2018年
18、杂交式、手辅助、胸腹腔镜联合、颈胸腹三切口、超长(11cm长、6.5cm粗)食管癌切除、管状胃食管左颈部吻合、幽门成形、空肠造瘘、(蓝碟技术)腹腔淋巴结清扫术——2018年
19、20cm巨块型肺炎型肺癌切除手术成功——2019年
20、《薄冰舞刀:一个胸外科医生的理念和实践》——2019年
21、《吴氏三切口:超长食管癌外科技术》——2021年
近五年学术代表作:
[1] Xu Z, Jin Y, Zhang Z, HePeng Y, Zhang C, Yang S, Qu K, Ning Q, Kourouma M, Liu R, Xu Wu*, Li X. Phycocyanin functionalized selenium nanoparticles for type I photodynamic antibacterial therapy and wound healing. J Mater Chem B. 2025;13(27):8208-8218. (IF 5.7)
[2] Xu Z, Jin Y, Zhang C, HePeng Y, Yang S, Chen X, Qu K, Ning Q, Kourouma M, Li X, Liu R, Xu Wu*. A methacrylated pullulan hydrogel incorporating phycocyanin-functionalized copper sulfide nanoparticles for photothermal antibacterial therapy and improved wound healing. Int J Biol Macromol. 2025;315(Pt 1):144446.(IF 8.5)
[3] Yang Z, Zhou Z, Meng Q, Chen Z, Yun L, Jiang J, He Y, Dian M, Zhang R, Ge H, Yan T, Men B, Li Z, Xu Wu*, He J*, Rao S*. Dihydroartemisinin Sensitizes Lung Cancer Cells to Cisplatin Treatment by Upregulating ZIP14 Expression and Inducing Ferroptosis. Cancer Med. 2024;13(19):e70271. (IF 4.711)
[4] Zheng X, Wang W, Li X, He P, Xu Wu*. Efficacy of uniportal versus multiportal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lobectomy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Pak J Med Sci. 2024;40(6):1135-1139. ( IF 1.027)
[5] Zhang Y, Cai R, Li J, Xu Wu*. The Immunosuppressive Niche Established with a Curcumin-Loaded Electrospun Nanofibrous Membrane Promotes Cartilage Regeneration in Immunocompetent Animals. Membranes (Basel). 2023;13(3):335. (IF 4.562)
[6] Cai R, Zhang Y, Li J, Xu Wu*. Curcumin-loaded nanofilm generating avascular niche to stabilize in vivo ectopic chondrogenesis of BMSC. J Biomater Sci Polym Ed. 2023;34(9):1237-1254. (IF 3.604)
[7] Yulin Kuang, Nanbo Liu, Sheng Ye, Xiang Li, Xuyuan Chen, Li Qi, Ping Zhu*, Ruiyuan Liu*, Xu Wu*, Ce doped polyaniline nanoparticles for absorption and photoacoustic imaging response to GSH in vitro and in vivo, Bioactive Materials, 2022, 17, 197-203. (IF 18.900)
[8] Yuping Zhou, Di Zhang, Genghan He, Chuang Liu, YinuoTu, Xiang Li, Qianbing Zhang,* Xu Wu*,Ruiyuan Liu*, A lysosomal targeted NIR photosensitizer for photodynamic therapy and two-photon fluorescence imaging,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 2021,9, 1009-1017. (IF 7.571)
[9] Yinuo Tu, Weikang Xia, Xu Wu*, Lei Wang*,A lysosome-targeted near-infrared photosensitizer for photodynamic therapy and two-photon fluorescence imaging, Organic Biomolecular Chemistry, 2021,19, 6098-6107. (IF 3.890)
[10] YinuoTu, Yuping Zhou, Di Zhang, Jinghong Yang, Xiang Li, Kaiyuan Ji, Xu Wu*, Ruiyuan Liu*, and Qianbing Zhang*, Light-Induce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Generator for Tumor Therapy through an ROS Burst in Mitochondria and AKT-Inactivation-Induced Apoptosis, ACS Applied Bio Materials 2021 4 (6), 5222-5230. (IF 4.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