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更新日期:2025年10月10日
姓 名 白杨 性 别
民 族 汉族 导师层次 博士导师
技术职称 主任医师 导师类型 专业型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毕业 最后学位 医学博士学位
行政职务 副主任 Email 13925001665@163.com
工作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科 邮政编码 510515
跨学科招生
跨学科招生专业1 全科医学 招生层次类型1 专业学位博导
跨学科招生专业2 招生层次类型2
个人简介

白杨,男,主任医师。南方医院惠侨医疗中心门诊部主任,惠侨医疗中心副主任,消化科副主任,南方医院白云分院消化道肿瘤中心主任,现代消化与介入诊疗杂志编辑部主任,主任医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博士导师,第一军医大学内学科学消化专业博士,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博士后,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南疆喀什优秀援疆干部,在新疆喀什援疆1年半,开展了组团式消化道早癌筛查活动,收到显著成效。先后承担及参与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卫计委重点项目,广东省及广州市科技重点项目。以第二作者先后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以及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三项。获得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中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获得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英文优秀论文奖。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迅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总影响因子90分。主编消化内镜专著1部,副主编现代小肠病学以及图解消化疾病专著2部,参编幽门螺杆菌基础与临床、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以及感染性腹泻病等专著7部。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副总干事,中华医药教育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常委兼小肠镜学组副组长,中华消化内镜分会小肠学组秘书,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镜分会小肠镜学组副组长,吴阶平医学基金会炎症性肠病常委,广东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理事,广东省医疗管理学会门脉高压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疗质量管理学会消化及消化内镜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药学会消化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北京亚太肝病广东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委员,中华消化内镜分会减重学组委员,中华医药教育学会消化内镜分会早癌学组委员。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1胃肠道微生态学与疾病的关系,相关研究成果已经成功获得国家1类新药批件,现已经开展II期临床研究;目前开展的研究有以菌抑菌治疗幽门螺杆菌,降低胆固醇益生菌的研究,益生菌调控脑肠轴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及神经心理相关疾病等;

研究方向2消化内镜下早期胃肠癌的防治,包括消化内镜新设备、新配件、新术式、人工智能在消化内镜方面的应用以及早期胃肠癌筛查方法的改进等。

个人成果

结直肠腺瘤社区筛查体系的研究

50万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委员会

2023/1-2025/12

选择性胃菌移植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50万

南方医院临床研究专项

2022/1-2025/12

高原适应性与菌-肠-脑轴互作机制的揭示及抗高原不良反应新型微生态制剂的研发

30万

西藏自治区科技局

2023/01-2024/12

高氟暴露条件下肠道菌群介导“mi RNA-Rho/ROCK通路-细胞骨架重塑”途径损伤肠屏障的机制研究

15万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24/1-2027/1

多氏拟杆菌通过BSH酶调节胆汁酸-FXR通路抑制艰难梭菌芽孢萌发防治CDAD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O万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2022/01-2024/12

  • 1、Chen Z, Tang Z, Li W,et al. Weizmannia coagulans BCF-01: a novel gastrogenic probiotic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control. Gut Microbes. 2024 Jan-Dec;16(1):2313770. doi: 10.1080/19490976.2024.2313770(通讯作者,中科院1区,IF=11.0)
  • 2、Xin H, Lai Q, Liu Y, et al. Integrative radiomics analyses identify universal signature for predicting prognosis and therapeutic vulnerabilities across primary and secondary liver cancers: A multi-cohort study. Pharmacol Res. 2024 Dec;210:107535. doi: 10.1016/j.phrs.2024.107535(通讯作者,中科院2区,IF=10.5)
  • 3、Chen Z, Yu L, Liu J,et al. Gut microbiota dynamics and fecal SCFAs after colonoscopy: accelerating microbiome stabilization by Clostridium butyricum. J Transl Med. 2024 Mar 1;22(1):222. doi: 10.1186/s12967-024-05031-y(通讯作者,中科院2区,IF=7.5)
  • 4、Xu B, Kong J, Lin Y,et al. Anti-Helicobacter pylori activity and gastroprotective effects of human stomach-derived Lactobacillus paragasseri strain LPG-9. Food Funct. 2023 Dec 11;14(24):10882-10895. doi: 10.1039/d3fo03562j(通讯作者,中科院2区,IF=5.4)
  • 5、Zhao Z, Zhang X, Sun N, et al. Lactobacillus johnsonii HL79 modulates the microbiota-gut-brain axis to protect cognitive function in mice chronically exposed to high altitude. Front Microbiol. 2025 Mar 7;16:1561400. doi: 10.3389/fmicb.2025.1561400(通讯作者,中科院2区,IF=4.5)
  • 6、Wang, H., He, S., Xin, J., et al. Psychoactive effects of Lactobacillus johnsonii against restraint stress-induced memory dysfunction in mice through modulating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and permeability—a study based on the gut–brain axis hypothesis. Front Pharmacol. 2021. doi: 10.3389/fphar.2021.662148(通讯作者; JCR 二区;IF=5.81)
  • 7、Xin, J., Sun, N., Wang, H. et al. (2021) Preventive effects of Lactobacillus johnsonii on the renal injury of mice induced by high fluoride exposure: Insights from colonic microbiota and co-occurrence network analysis. Ecotoxicol Environ Saf. 228: 113006. doi.org/10.1016/j.ecoenv.2021.113006.(通讯作者;JCR 一区;IF=6.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