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博士,中药药理学二级教授/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博士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现任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药药理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主任、二级教授,中药学重点学科及教育部一流专业中药学专业负责人,中药药理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主任。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中西医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药制剂与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1.主要研究方向
(1)中医药防治急性肺损伤作用机制与中药活性筛选研究 本研究方向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代表方药为核心,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多指标的系统研究,揭示方药的作用及作用机理,探讨相关治法的药理基础及科学内涵,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及中药新药开发。
(2)方剂基础理论的药理研究 采用方药—治法—中医药基本理论的系统研究模式,揭示中医相关治法的科学内涵;运用现代实验手段分析方剂配伍、化学成分变化与药理效应改变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阐明方剂的配伍规律与组方原理,为指导新方创制和经方应用,为研制安全、高效的中药新制剂及提高临床疗效奠定基础。通过对典型配伍、基础研究充分、具有代表性的复方的系统研究,阐明配伍规律,揭示治法内涵。
(3) 温热病证候传变规律及相应治法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以中医温病理论为指导,开展温热病(登革热)证候本质及相应治法生物学基础研究,以揭示其发生发展动态传变规律及基本证候的生物学基础,探讨针对其基本证候相应治法的治疗原理和代表方药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证候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该方向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
(4)中药新产品研究与开发 坚持基础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在中药新产品开发过程中,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标,以企业及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国家中药与天然药物研究的相关技术指导原则,重点进行中药新产品药效与毒理研究及有效成分筛选,对其安全性与有效性进行客观评价,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2.主要科研项目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8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以及广东省自然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项目、军队医药卫生重点项目等10余项。目前主要在研项目:
(1) 登革热证候传变规律及相应治法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81730110,起止时间2018-2022;
(2) 基于外泌体miRNA介导肺泡细胞间通讯的凉膈散抗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作用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批准号82074317,起止时间2021-2024;
(3)凉膈散及其有效成分组方抗病毒感染致急性肺损伤作用及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1年度专项“中医药防治病毒性肺炎基础研究”,起止时间2022-2024.
出版著作、教材15部,发表科研论文百余篇,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4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