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萍,医学博士,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是国内最早开展妇产科数字化解剖临床应用和介入治疗的研究者之一。
专业特长与研究方向:
妇科肿瘤的微创与综合治疗、妇产科数字解剖学及临床应用、女性盆底-妇科泌尿学治疗、不孕不育宫腹腔镜治疗、孕产妇磁共振及胎盘功能成像相关研究。
社会任职:
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数字医学与临床应用解剖学组 主任委员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微创专业委员会妇科腹腔镜学组 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盆底和盆腔疼痛学组 副组长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介入医学工程分会妇产科介入治疗学组 副组长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微创专业委员会 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妇科专业委员会 常委
广东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 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整形美容协会电生理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妇科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女医师协会盆底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 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整形美容协会女性生殖整复分会 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妇产科管理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妇科内镜医师分会 常务委员
广东省泌尿生殖协会盆底学分会 常委
广东省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妇产科学组 组长
广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盆底学组 副组长
广东省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 常委
广东省医师协会妇科内镜医师分会 常委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编委
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生殖健康分会 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妇产科出血性疾病全程管理学组 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智能医学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生育调控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女性生殖整形与康复分会 理事
广东省泌尿生殖协会女性泌尿学分会 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妇产科电生理医师分会 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普通妇科专业组 委员
广州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 成员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常务编委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编辑部主任
高等学校临床医学类精品资源共享课及系列教材《妇产科学》 编委
《实用妇产科杂志》 编委
科研:
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基金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发展基金等科研课题9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成果奖。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36篇,主编、副主编妇产科专著2部,参编4部,出版《宫颈癌保留神经功能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的根治性宫颈切除术》、《宫颈癌经阴道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动脉栓塞治疗》等DVD教学片6部。
临床工作31年,以妇科肿瘤的微创与综合治疗、妇产科数字解剖学及临床应用、女性盆底-妇科泌尿学治疗、不孕不育宫腔镜治疗、孕产妇磁共振及胎盘功能成像相关研究为研究方向,探索基于MRI的数字三维重建技术在妊娠中的运用以及基于影像学尤其是功能影像学的胎盘研究。曾获广东省、广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国内外医学期刊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收录49篇,主编、副主编妇产科专著2部,参编4部,出版手术DVD教学片6部。
主持课题(国家级):国家自然基金“女性盆腔脏器脱垂疾病数字化三维重建研究与空间坐标评估体系的建立”、“数字化骨产道三维平台的建立及其在头位分娩中预测价值的研究”,国家重大研发计划课题“生殖健康与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专项:胎盘形成的分子机制”子课题“靶向胎盘的妊娠进程动态监测和妊娠结局预测策略”,高层次匹配课题“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三维骨产道对头位分娩预测模型”。
1.Liu P, Liang C, Lu A, Chen X, Liang W, Li D, Yin Lu, Li Z, Cao Y, Bin X, Lang J*, Chen C*. Risk factors and long-term impact of urologic complications during radical hysterectomy for cervical cancer in China, 2004—2016. Gynecologic Oncology. 2020
2.Sun C, Tian X, Liu Z, Li W, Li P, Chen J, Zhang W, Fang Z, Du P, Duan H, Liu P, Wang L, Chen C, Tian J. Radiomic analysis for pretreatment prediction of response to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A multicentre study. EBioMedicine. 2019;46:160-169
3.Li P, Duan H, Wang J, Gong S, Su G, Li J, Tang L, Zhang Y, Fan H, Neurovascular and lymphatic vessels distribution in uterine ligaments based on a 3D reconstruction of histological study: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plane for nerve-sparing radical hysterectomy[J]. Arch Gynecol Obstet, 2019, 299(5): 1459-1465.
4.Chen B, Ji M, Li P, Liu P, Zou W, Zhao Z, Li Z, Bin X, Lang J, Wang H, Chen C. Comparison between robot-assisted radical hysterectomy and abdominal radical hysterectomy for cervical cancer: A multicentre retrospective study. GYNECOL ONCOL 2020
5.Li J, Wang Z, Chen C*, Liu P*, Duan H, Chen L, Wang J, Tan H, Li P, Zhao C, Kong X, Tang L. Distribution of iliac veins posterior to the common iliac artery bifurcation related to pelvic lymphadenectomy: A digital in vivo anatomical study of 442 Chinese females[J]. Gynecologic Oncology, 2016, 141(3):538-542.
6.Liao K, Tang L, Peng C, et al. A modified model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foetal weight estimation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EUR J RADIOL 2019;110:242-248
7.Li Y, Chen C, Liao K, et al. Study on the cephalopelvic relationship with cephalic presentation in nulliparous full-term Chinese pregnant women by MRI with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ARCH GYNECOL OBSTET 2018;298:433-441
8.Liao KD, Yu YH, Li YG, et al. Three-dimens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pelvimetry: A new technique for evaluating the female pelvis in pregnancy. EUR J RADIOL 2018;102:208-212
9.Liao K, Tang L, Peng C, et al. Two new models for the estimation of foetal weight more than a week before delivery: An MRI study. EUR J RADIOL 2019;121:108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