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靖华,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副主任。是中国研究型医院休克与脓毒症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受体与细胞信号转导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病理生理学会理事、《中国病理生理杂志》、《感染、创伤、修复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曾公派美国匹兹堡大学、爱尔兰国立大学留学。主要研究方向是炎症的细胞信号转导、脓毒症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先后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另外还作为主要骨干参加了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自然科学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等的研究工作,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Journal of Immunology、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Shook等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为研究生及本科生编写实验教材“现代分子生物学模块实验指南”1部(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参编论著2部(科学出版社),本科生教材1部。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五名),国家发明专利1项(第四名)。
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脓毒症的发生机制、细菌脂蛋白(BLP)耐受保护机制及炎症的细胞信号转导方面。
1. 长期从事脓毒性休克的机制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内毒素休克的分子机制”(项目编号30670829,2007-2009 年,负责人刘靖华)的资助下,我们用蛋白质液相分离结合质谱技术从蛋白质组学的角度探讨了内毒素休克的发生机制。我们发现,小鼠内毒素休克后其肝组织多个组蛋白家族成员,包括组蛋白1(Histon1,H1)、组蛋白2 的A(H2A)和B(H2B)型、组蛋白4(H4)的等电点发生了显著变化。以往的研究表明蛋白质等电点的迁移主要来源于翻译后修饰,如乙酰化(acetylation)磷酸化(phosphorylation)和泛素化(ubiquitylation)等,并且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组蛋白的翻译后修饰对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在上述发现的同时,在对鉴定的内毒素休克前后差异蛋白质进行功能信息的分析中还发现了一些参与甲基化和乙酰化反应的蛋白质(酶)。这些结果提示我们,内毒素休克进程中,可能通过组蛋白密码机制,使细胞的转录加强,炎症介质的释放增加。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对内毒素刺激后组蛋白的修饰特征进行了探索,并验证了前期发现的乙酰化和甲基化修饰酶及其在内毒素炎症反应中的作用,该部分研究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组蛋白修饰对内毒素血症炎症介质释放的特异性调控”(项目编号81072425,2011-2013 年,负责人刘靖华)的资助。该项目利用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ChIP)、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 和RNAi 等分子生物学手段探索了与基因特异性调控有关的组蛋白3(H3),H4 组蛋白的乙酰化和甲基化修饰特征;探讨了已发现的修饰酶SETD4(SET domain containing 4)在内毒素休克中的作用。结果提示SETD4 通过调控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参与了内毒素血症的发生与发展。该部分研究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甲基化转移酶SETD4调控炎症因子释放的分子机制研究”(项目编号81471901,2015-2018 年,负责人刘靖华)的资助。本项目的研究结果对于丰富组蛋白修饰的机制,进一步阐明炎症反应及内毒素休克的发生机理,探索更合理有效的抗炎措施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2. 近年来在细菌脂蛋白(BLP)耐受保护脓毒症小鼠的机制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首先,揭示了BLP耐受过程中BLP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发生了改变,即再程序化(reprogramming),如TLR2表达水平下调、MyD88结合IRAK1的能力下降、MAPK磷酸化程度降低、NF-κB的活性受抑制等,提示上述信号事件的改变可能是BLP耐受时细胞(机体)炎症介质的释放减少的主要原因。
其次,发现BLP诱导的耐受不依赖于ST2分子。以往的研究报道,作为TOLL/IL-1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的ST2受体,是TLR4信号通路的负调控因子,同时在LPS耐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发现,尽管ST2是TLR2信号通路的负调控因子,BLP耐受的形成不依赖于ST2受体。这些发现进一步支持“BLP耐受与LPS耐受的机制不同”的观点。
接下来,探索了BLP耐受机体(细胞)对病原菌清除能力增强的的分子机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F-kB p65 活化在调控细菌脂蛋白耐受巨噬细胞杀菌能力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项目编号81272149,2013-2016年,负责人刘靖华)的资助下,发现NF-kB信号通路的激活对于BLP耐受巨噬细胞增强的杀菌活性至关重要,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胞浆内模式识别受体NOD1和NOD2参与了BLP耐受巨噬细胞细菌刺激后诱导的NF-kB信号通路的激活以及随后杀菌活性增强的过程。Rab20、Acp5等分子在BLP耐受巨噬细胞表达显著增加,参与了吞噬体成熟(杀灭细菌)的过程。